2024年4月9日下午2點,我院高級英語視聽說教學團隊在前衛南區逸夫樓106研讨室開展新學期集體備課。我院教學副院長王守宏教授、院長助理呂美嘉應邀參加活動。此次備課活動由高級英語視聽說團隊負責人伍思靜老師主持,團隊劉金玲、楊雪兩位老師進行教學分享。
劉金玲老師展示了一種結合傳統教材與現代詞彙教學法的有效教學模式。她強調預制語言(語塊)的重要性,并利用視聽紀錄片和相關話題延展練習,為學生提供了大量基于語塊的口語練習機會。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也提高了他們的交際技巧。在課程設計和實施方面,劉老師采取混合式學習方法,每周一次的課程設置,每2.5周完成一個單元,這樣的節奏既保證了學生的學習質量,也給予了他們足夠的自主學習時間。通過學習通平台發布的課前預習作業,以及增加的閱讀理解選擇題,劉老師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參與度。課堂上,她通過深入探讨單元話題、概述和提問,以及圍繞視頻内容的讨論等教學方法,使得教學活動既充滿趣味性又具挑戰性,極大促進了學生的深層學習和參與度。劉老師還積極應用AI智能工具來促進教學,如“文心一言”、“訊飛星火”、“豆包”等智能app,這些工具不僅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規範性,還拓寬了他們的思維,并提供了練習口語的機會。教學與AI技術的融合使教學更加個性化。學生對劉老師的課程反饋積極,甚至有轉專業後的學生仍然與劉老師保持聯系,表達對她教學的認可和感謝。這表明劉老師的教學方法不僅深受學生喜愛,也對他們的學術和個人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劉金玲老師的教學實踐是一個很好的範例,她展示了如何通過結合傳統教學和現代技術,創造出一個既豐富又具有吸引力的學習環境。
楊雪老師的分享深刻闡述了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她強調了教育目标的轉變,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轉向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情感能力以及道德觀和社會責任感。楊老師通過實際教學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AI技術輔助教學,同時指出了人類教師在培養學生全面素質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楊老師注重課程内容的深度和廣度,通過引入社會問題、經典影片和現實案例,激發學生的思考和讨論,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和價值判斷能力。她提出,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靈魂的觸動和啟發,強調了教育在塑造學生人格和社會責任感方面的重要作用。面對AI技術的快速發展,楊老師認為教育工作者應擁抱變革,利用AI提高教學效率,同時警惕技術帶來的風險,如信息安全和隐私保護。她倡導教育工作者應成為挑戰者、引導者、協作者和傾聽者,構建互動和富有成效的學習環境。最後,楊老師以牛津大學的故事強調了教育的長遠意義和傳承的重要性,提醒教育者要有遠見和責任感,為未來的世界培養有能力、有擔當的公民。她的分享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即在AI時代,教育應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幫助他們适應未來社會的需求。
最後,王守宏副院長對此次集體備課活動予以肯定,并做總結發言。首先王院長強調了集體備課、打磨教案以及聽評課的重要性,他指出,通過集體備課可以集合多位教師的智慧和經驗,促進教學方法的創新,同時也能夠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通過對教案打磨,将教學資源和材料進行有效整合,确保教學内容的連貫性和系統性;同行之間的相互聽課和評價,可以使教師了解到自己的教學優勢和不足,從而針對性地進行改進。有助于教師不斷提升教學技能。随後,王院長着重提出要對整個課程進行精細化打磨,要對教學内容、教學方法、評估标準等各個環節進行細緻地審視和優化,提高課程的質量,确保學生能夠獲得高質量的教育體驗。王院長同時強調了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即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素養。最後,王院長提出教學應當與科研相結合,鼓勵教師參與科學研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内容,豐富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
通過這次集體備課,團隊教師深深地體會到,集體備課是提升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通過團隊合作,教師們共享教學資源、交流教學經驗,共同探讨和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有助于集合多方智慧,豐富教學内容,創新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集體備課還促進了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與支持,增強了教師團隊的凝聚力。通過定期的集體備課活動,團隊教師能夠及時更新教學理念,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為學生提供更加高效和富有創意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