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大學英語BⅣ教學團隊于10月17日在外語樓六樓大廳成功開展教學研讨活動。本次活動主要圍繞教學過程中人工智能在教師備課中的應用、基于任務産出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反思及大學英語課堂主體性教育内容進行探讨,目标是為了有效提升教學效果,進一步優化課程建設。我院院長潘海英教授參加了本次教學活動,活動由團隊負責人呂美嘉老師主持。
首先,陳昕老師從教師備課的角度列舉了人工智能在各教學環節中的應用,他分享如何通過必應、智譜清言、通義萬相等制作多媒體資料,如圖片、音頻、視頻等;介紹了人工智能在信息查詢、英文詞彙表的制作、教學大綱的繪制、思維導圖和翻譯的校對等領域的應用;此外,陳昕老師還介紹了如何通過人工智能實現對英語課本内容的潤色與難度的提升,以及如何參與課堂活動設計、AI聽說訓練等。對于這些應用,陳昕老師均給予詳細地分享并推薦相關網址。
接下來,王萌老師主要探讨基于任務産出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反思,重點突出課程思政的本質是“立德樹人”,通過将政治認同、國家意識、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作為頂層内容,并與已有知識内容進行有機結合。王萌老師舉例說明了如何将大學英語教材中每單元的課程内容與課程思政元素相結合,并從教師的“教”轉變為學生的“練”,通過學生任務産出的豐富性與有效性來進行考核和評價。
随後,王棟老師主要從主體性教育的内涵、大學英語課堂主體性意識培養的嘗試與主體性教育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人三個角度進行探讨,再次重申了主體性教育的内涵,并在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獨立思考意識的培養和自我管理意識的培養三個方面通過文字與視頻進行示例與詳細解析。
經三位教師展示與分享,大學英語教學團隊的教師們對展示内容表現出濃厚興趣,紛紛表達了對課程内容與建設的看法。張博偉老師對大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認同度展開了調查研究,并将統計結果與團隊成員分享;金一丹老師主要從英語課堂活動設計、學生參與活動的活躍度進行經驗分享;孫旭老師則從自身教學經驗入手,介紹了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方案以及教學感悟。
最後,潘海英教授對本次研讨活動做了總結發言。她肯定了團隊教師在課程建設中做出的貢獻,并指出目前外語教學中AI技術、課程思政以及學生自主能力培養等方面亟待解決的問題,為團隊的發展指明方向。本次教學研讨活動使教師們在備課環節、課堂教學内容的設計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與掌握,為提高教學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教師們在研讨過程中分享自己的想法與成果,激發了教師們的創新精神與教學熱情,為今後的教學工作注入新活力。